打工在地球村

记录异乡打拼的日常,从租房到找工的点滴经历

打工在地球村

记录异乡打拼的日常,从租房到找工的点滴经历

职场文化适应

美国大萧条时期什么行业赚钱,哪些产业逆势崛起

美国大萧条(1929-1939)是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,但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机遇。究竟哪些行业在这场灾难中逆势增长美國找工作?本文将深入剖析大萧条时期的财富密码,通过行业对比揭示特殊时期的商业逻辑。

一、娱乐业:精神麻醉剂的黄金时代

当经济崩溃时,人们更需要逃避现实。电影产业成为最大赢家之一,1930年代好莱坞年产影片量突破500部,五分钱影院(Nickelodeon)遍地开花。华特·迪士尼在1937年推出《白雪公主》,创下当时动画电影票房纪录。

为什么娱乐业反而繁荣?核心原因有三:

  • 低成本娱乐需求激增:0.25美元的电影票价比其他消费更易承受
  • 技术革新推动:有声电影(Talkies)的普及带来新体验
  • 政策支持:罗斯福新政中《国家工业复兴法》规范行业竞争

二、日用消费品:刚需市场的抗跌特性

必需消费品展现惊人韧性,其中烟草、酒精、食品成为典型代表:

| 品类 | 代表企业 | 增长数据 |

|——|———-|———-|

| 烟草 | 菲利普莫里斯 | 1930-1935销量增长22% |

| 酒类 | 安海斯-布希 | 1933年禁酒令废除后股价翻倍 |

| 食品 | 亨氏公司 | 罐头食品销量年均增长8% |

廉价替代品策略大行其道:

  • 咖啡品牌推广”每杯成本仅1美分”广告
  • 金宝汤公司推出浓缩汤料,价格降低30%
  • 通用磨坊发明贝蒂妙厨预拌粉,节省家庭开支

三、医疗与殡葬业:危机中的特殊刚需

经济寒冬中,两个与生死相关的行业呈现反常增长:

1. 制药业:拜耳阿司匹林销量增长40%,成为家庭常备药

2. 殡葬服务:连锁殡仪馆年利润率维持在15%以上

深层原因在于:

  • 公共卫生条件恶化导致疾病频发
  • 政府医疗支出占联邦预算比例从1929年的0.6%升至1939年的1.5%
  • 保险公司推出分期付款丧葬套餐

四、军工与基建:新政催生的新机遇

罗斯福新政带来结构性机会,两类企业直接受益:

  • 建筑承包商:参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等工程
  • 军火制造商:欧洲局势紧张带动武器出口

1933-1939年间,联邦政府投入:

  • 40亿美元修建16万公里公路
  • 12亿美元建设公共建筑
  • 6.5亿美元改善港口设施

五、逆向思维:破产管理服务兴起

经济危机催生特殊服务业态,清算重组专家成为新贵:

  • 全美破产案件从1929年的15万件激增至1932年的25万件
  • 专业会计事务所收费增长300%
  • 债务重组律师时薪达到10美元(相当于今日180美元)

对比分析显示,满足基本需求、提供情绪价值、依附政策红利的三大类产业最具抗风险能力。这些行业共同特点是:成本可控、需求刚性、替代性弱。当现代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时,大萧条时期的行业选择逻辑仍具参考价值——越是经济低迷时期,越要关注人类最底层的生存与心理需求。